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一、何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有效性的定义: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所以,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已经按GB/T19001的要求建立了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过程已经被识别、确定,过程程序已经恰当地形成了文件; 2 被确定的过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即按过程程序的要求得到了贯彻实施; 3 过程程序的贯彻实施是否取得了预期期望的结果,并以此证明过程是有效的。 对于已经通过GB/T19001认证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过程程序已经得到了贯彻实施并取得了预期期望的结果方面。如果说过程程序已经得到了贯彻实施按“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的原则和“是否发现系统性不合格”还比较好评价的话,在取得了预期期望的结果方面评价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组织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不同,所期望的结果就不同;即使目的相同,由于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所期望的结果也会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将导致组织经营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也会使质量管理人员感到困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应该给组织带来什么?带来了没有?认证后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最终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二、获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组织通过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在提高组织质量管理水平与顾客满意度方面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与创新,主要表现在: 1 一些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只重视满足GB/T19001标准条文,而忽略了如何体现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等最基本的管理思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没有完全成为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的载体与实施过程程序,相当于缺少了些灵魂。人缺少了灵魂最起码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质量管理体系缺少了灵魂也就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就会变成一堆僵死的文件,按这样的文件去进行质量管理能取得预期期望的结果吗?比如“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条原则,就很少有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体现出来,文件中大多强调的是对供方的控制,甚至逼迫供方接受没有与供方充分沟通的文件规定,其结果是与供方的关系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买卖程度上。 2 组织在按GB/T19001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 |
上一篇:供应商质量管理
下一篇:质量改进常用方法之头脑风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