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应用十大误区
资料来源 :
SPC应用十大误区
SPC对很多制造业来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做得好,做出效益的却不 多,特别是中小企业.这里,根据实际辅导中所看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以最常用的XbarR管制图为例,跟大家做一些探讨.★ 误区之一:没能找到正确的管制点。 不知道哪些点要用管制图进行管 制,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在不必要的点上进行管制.熟不知,SPC只应用于重点的尺寸(特性的).那么重点尺寸\性能如何确定呢?通 常应用FMEA的方法,开发重要管制点.严重度为8或以上的点,都是考虑的对象.如果客户有指明,依客户要求即可★ 误区之二:没有适宜的测量工具. 计量值 管制图,需要用测量工具取得管制特性的数值.管制图对测量系统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我们要求GR&R不大于10%.而在进行测量系统 分析之前,要事先确认测量仪器的分辨力,要求测量仪器具有能够分辨出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精度,方可用于制程的解析与 管制,否则,管制图不能识别过程的谈判.而很多工厂勿略了这一点,导致做出来的管制图没办法有效的应用,甚至造成误导★ 误区之三:没有解析生产过程,直接进行管 制. 管制图的应用分为两个步骤:解析与管制.在进行制程管制之前,一定要进行解析.解析是目的是确定制程是的稳定的,进而是可预测的,并且看过程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了解到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 因、普通原因的变差是否过大等致关重要的制程信息。制程只有在稳定,并且制程能力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方才进入管制状态。 ★ 误区之四:解析与管制脱节。 在完成制程解析后,如果我们认为制程是稳定且制程能力可接受的 ,那么,就进入管制状态。制程控制时,是先将管制线画在管制图中,然后依抽样的结果在管制图上进行描点。那么,管制时管制图 的管制线是怎么来的呢?管制图中的管制线是解析得来的,也就是说,过程解析成功后,管制线要延用下去,用于管制。很多工厂没 能延用解析得来的管制线,管制图不能表明过程是稳定与受控的。★ 误区之五:管制图没 有记录重大事项。 要知道,管制图所反应的是“过程” 的变化。生产的过程输入的要项为5M1E(人、机、料、法、环、量),5M1E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生产出来的产品造成影响。换句话说 ,如果产品的变差过大,那是由5M1E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变动所引起的。如果这些变动会引起产品平均值或产品变差较大的变化,那么 ,这些变化就会在XBAR图或R图上反映出来,我们也就可以从管制图上了解制程的变动。发现有变异就是改善的契机,而改善的第一步 就是分析原因,那么,5M1E中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我们可以查找管制图中记录的重大事项,就可以明了。所以,在使用控制图 的时候,5M1E的任何变化 |
上一篇:SPC的起源与基本源理
下一篇:塑胶玩具生产的统计过程控制